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节日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的全文是什么
生查子①【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②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绿罗裙》等。双调,四十字,仄韵。 ②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去年元夜日,花市夜如昼出自哪写得是哪个节日是什么习俗
这些答案惊艳的有好多
我只想添加一个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热闹的花灯节日,我在月色下与我的情人相约,第二年,月和灯依旧美丽,情人却已不在了,不禁落泪沾湿衣裳。
人生感慨的 莫过于
物是人非
四个大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所描述的是一副怎样的场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出自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一首古代著名的爱情诗词《生查子·元夕》上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面诗句所表述的节令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冬季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月上:一作“月到”。见:看见。泪湿:一作“泪满”。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花市灯如昼是什么风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元夜》
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八月十五中秋到月儿圆圆挂树梢是什么古诗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赏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